盗汗怎么办,盗汗出汗多怎么办( 四 )


轻型与中型盗汗 , 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 , 但重型盗汗病人 , 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 , 向“脱症”发展 ,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。

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?
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 , 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 , 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 ,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。
(1)生理性盗汗:小儿时期 , 皮肤十分幼嫩 , 所含水分较多 , 毛细血管丰富 , 新陈代谢旺盛 , 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 , 活动时容易出汗 。 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 , 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 , 可使机体产热增加 , 在睡眠时 , 皮肤血管扩张 , 汗腺分泌增多 , 大汗淋漓 , 以利于散热 。 其次 , 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 , 胃液分泌增多 , 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 ,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 , 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 。 此外 , 若室内温度过高 , 或被子盖的过厚 , 或使用电热毯时 , 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。
(二)病理性盗汗:有些小儿入睡后 , 出汗以上半夜为主 , 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 。 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 , 好比打开了汗腺的“水龙头” , 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 。 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 , 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 , 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 , 还要查血钙、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 , 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。
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 。 除此还有 , 面色潮红、低热消瘦 , 食欲不振 , 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。 检查血沉 , 抗结核抗体、胸片等 , 常可发现异常 。 有一点要注意 , 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 , 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。
综上所述 , 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 , 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 , 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 。 作为家长 , 应仔细观察小儿 , 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 , 不可盲目服药 , 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。

小儿盗汗如何防治?
小儿出现盗汗 , 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 ,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。 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 , 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 , 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 。 此如 , 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 , 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 , 就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 , 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 , 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 。 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 , 是由于室温过高 , 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 。 冬季卧室温度以24℃~28℃为宜;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。 一般说来 , 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 , 并给予克服 , 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 。 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 , 也不必过分担心 , 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 , 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 。
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 , 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。 缺钙引起的盗汗 , 应适当补充钙、磷、维生素D等 , 并应做到以下几点:

推荐阅读